湖北省农业工程学会 就业信息 研究生招生 本科生招生
友情链接

【悦言•雅舍】关于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的几点思考

发布者:gxxg 浏览次数:914 发布日期:2012/4/23 10:40:58

关于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的几点思考

团湖北省委副书记  陈正祥

(现为随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本文为2010年文章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这条经验深刻揭示了我们党注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党、兴党的政治优势。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决定了共青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决定了团的建设始终与党的建设息息相关。加强团的思想建设是团的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回首共青团成立80多年的光辉历程,从来没有放松过团的思想建设,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共青团始终按照党的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青年中的传播与实践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抒写了波澜壮阔的青春史诗。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种思潮相互激荡,这就使得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青年不可避免地受到强烈的冲击。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冲击,统一广大青年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广大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引导广大青年更好地为成长成才服务,为改革发展服务,是当前共青团思想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与社会和青年的迫切需要不相适应的是,共青团思想建设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面临一些严峻挑战。一是概念化。其突出表现是吃不透上情,以文件复述文件,以概念解释概念,生搬硬套,copy泛滥;二是被动化。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不到位,“临渴掘井”,“临阵磨枪”,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表面化。热衷于搞形式、走过场、做样子、喊口号,通常领导的讲话稿一念完,活动也基本到此结束,缺少实质性和后续性内容。四是虚泛化。突出表现是不分析青年的特点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工作泛泛而谈、面面俱到、无所不包、没有针对性、不适合具体情况、难以解决实际问题。一个地方的方案、文件通常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哪里需要哪里搬,具有“极高的适用性”;五是边缘化。工作往往局限于空洞的理论说教,讲道理照搬本本,满足于当“收发室”,没有将党团的“大道理”转化为青年易于接受的“小故事”,对青年缺乏吸引力,被青年认为可有可无。通常的表现就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上述问题和挑战时刻提醒我们,为了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我们的工作还远远不够,共青团思想建设任重而道远。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要紧紧围绕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这一根本职责,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活动优势、阵地优势和舆论宣传优势,牢牢把握青年的思想脉搏,积极有效地教育青年,满腔热情地服务青年,引导青年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些都对共青团组织提出了明确要求,那就是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借此机会,我谈三点思考,与大家共勉。

第一点思考:政治上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清醒。

  政治上始终坚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和灵魂所在。我们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归根结底在于政治上的坚定。“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要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毛泽东同志在晋绥干部会议上指出,如果政治上不坚定,“就将是一个盲目的不完全的不清醒的革命者,在执行具体工作路线和具体政策的时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左右摇摆,就会贻误我们的工作。”邓小平同志1986年视察天津时指出:“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讲话中强调,“我们搞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但必须有政治保证,不讲政治不行。”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旗帜鲜明地对全党同志提出了“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的要求。由此可见,政治上坚定乃是一项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的重大原则。

  1、政治上坚定是对团干部的第一要求。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这种特殊的政治性质,决定了团干部理应把政治上的坚定作为立身行事的首要原则。政治上的坚定是共青团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证。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对广大团干部提出了三点要求,其中第一点就是政治上要过硬。李源潮同志也多次阐述“政治坚定”是选人用人的第一标准。可见政治上过硬、政治上坚定对团干部的极端重要性。对此,有些团干部却不能正确理解,认为现在只要把本职工作干好就行了,政治坚定不坚定无关紧要。但是,我们要看到,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正是由于这样的思想影响,导致政治理想动摇,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不信大道理信“歪歪理”;政治观念空泛,热衷于说空话、说大话,政治责任弱化,遇到矛盾和问题只讲个性不讲党性,只讲感情不讲原则,搞自由主义、好人主义等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昭示我们:保持政治上的坚定任何时候都麻痹不得,在任何环境中都松懈不得。团干部必须把政治坚定作为衡量自身的第一标准,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要头脑清醒,是非分明,立场坚定,站稳脚跟;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要坚持与时俱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以始终不渝的忠诚之心,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

  2、学习是理论上清醒的必由之路。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上的清醒来自于对各种思想理论问题的深刻思考,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深入学习。要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必须注重学习。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我们掌握的知识越是丰富,就越是能深刻地认识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就越是能坚定理想信念,也就越是能自觉地向着全心全意为青年服务的精神境界升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这对团干部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坚持在学习中感悟人生、提升境界,在学习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在学习中把握规律、探求真理。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学早一些、学深一些、学透一些,努力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同时,要广泛涉猎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全面学习做好本职工作必需的知识,紧紧跟上时代和青年发展的步伐,真正成为青年工作的行家里手。

  3、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建设的最大法宝。理论联系实际是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实践论》中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单纯谈学习不联系实际会陷入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仅仅埋头实际工作而不在工作中抽空学习理论,容易陷入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这都不是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态度。我们要本着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解决青年工作中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要以我们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如果团干部都开动脑筋,以青年的成长成才为中心,以解决青年的实际问题为根本,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找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来,那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兴旺发达。当然,这样一套办法是不容易产生的,需要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需要极端重视对实际问题的周密调查,坚持从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客观事物方方面面的复杂因素和变动情况,集中青年智慧,又经过审慎的深思熟虑,作出合乎实际的理论概括,用来改正自己原有的思想,指导今后的行动。因此,广大团干部一定要沉下身子、深入基层,研究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给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战略性课题,在复杂变化中抓本质,从广大青年中找根源,在基层实践中求答案,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参与决策,为共青团事业发展贡献智慧。

第二点思考:方式是否适当决定成效是否明显。

    青年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接受程度,往往与教育形式和方法的选择有着密切的联系。思想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论述的:“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我们目前在青年思想建设方面的效果不太理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忽视了对方式方法的思考,忽视了对“桥”和“船”的研究。因此,青年思想建设应该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方式方法的同时,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寻求新的方法,构筑新的载体

    1、变“生搬硬套”为“润物无声”。思想政治工作讲究细致入微,春风化雨,切忌粗暴简单、生搬硬套。应该走隐形化的道路,以渗透式教育为主,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用青年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展开,让青年在交流中接受信息,在讨论中接受启发,在参与中接受教育。要善于抓住现实生活和艺术作品中最能打动青年情感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等重大契机,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使青年见其形,感其情,得其神,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此,团省委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在2009年庆祝新中国60周年活动中,团省委改变传统的理论宣讲方式,开展“我和我的祖国”湖北各界青年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红歌会、制作《青春唱响60年》专题片和《国旗下的青春》纪录片,通过声音、图像、文字三位一体的宣传方式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受到青年的普遍欢迎。围绕10·24大学生英雄集体救人事件,团省委及时通过电视、报纸、广播、QQ、论坛等途径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向广大青年展示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远比单纯说教的影响来得大,对在青年中掀起崇敬先进、学习先进的热潮起到了积极作用。

    2、变“千人一面”为“量体裁衣”。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青年团要照顾青年的特点。青年就是青年,不然,何必搞青年团呢?青年人和成年人不同,女青年和男青年也不同,不照顾这些特点,就会脱离群众。”这里说的就是要理解和尊重青年的差异性,对青年进行分层分类引导的问题。当今社会,青年高度流动、高度分化、高度选择,青年群体之间的差异性比过去更为复杂,在实际工作中,共青团更加应该主动适应这种变化,根据不同领域青年群体的显著差异,确定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的引导目标和引导方法,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满足不同类别青年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为青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20097月,团中央启动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针对大学生、企业青年、农村青年、进城务工青年等四类青年群体进行大规模调研,目的就是找准不同领域青年思想意识的关键点,探索不同的工作途径。按照团中央的统一部署,团省委选取部分基层团组织开展试点工作,通过问卷调查、一对一深度访谈等方式,全面系统的了解试点单位青年关心、关注的重要理论、现实问题和思想困惑,深入分析青年的政治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四类青年群体调研报告,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供理论支持。除此之外,团省委还积极探索,在分类引导青年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比如,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开展就业创业促进行动;针对社会青年的婚恋需求,设计相亲文化节;针对农村青年的发展需求,开展“青春富康行动”;针对进城务工青年维权难的问题,建设12355青少年服务台,通过对各类青年群体不同需求的把握,为青年的成长发展提供具体有形的服务,切实增强了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相信大家对于“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打酱油”、“俯卧撑”等网络词语并不陌生,这些青年用无比的热情创造出来的词语,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占据了青年的头脑。为什么这些能在青年中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力呢?就在于这些都是青年喜爱的方式和感兴趣的话题。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还要充分考虑引导方法的问题,善于借助网络、手机、博客等青年喜欢的新方式,增强对青年的吸引与凝聚。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的优势,开设网上论坛、网络热线,引导青年对各种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及时了解青年所思、所想、所盼;可以建立短信服务平台,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将各种就业政策、创业项目、文化活动等信息发送到广大青年中;可以通过QQ群、网上视频等方式,加强与青年的沟通与交流,甚至可以采用最近非常流行的微博,随时发布工作感想、工作进展等讯息,拉近与青年的距离。为帮助大家加深对分类引导工作具体路径、方式、方法的认识理解,下一阶段,我们将选取基层团组织关于青年思想引领的典型案例,组织编写《青年思想引导工作创新案例》,希望把好的经验、好的做法传播开来,促进青年思想建设工作的整体活跃。

    3、变“重堵轻疏”为“疏堵结合”。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过去我们的思想建设工作,对各种社会思潮和行为往往采取“堵”的方式,虽然也收到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堵”更多是依靠制度的压力,青年被看作是防范的对象,其积极向上的内在心理动机没有被很好地激发,教育效果往往不佳。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和青年特点的变化,“堵”的局限性愈发明显,有时还会适得其反。“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应该成为当下最合适的思想教育方式。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作为了解青年思想动态的重要渠道,作为开展思想建设的有利途径,加强与青年的沟通和交流。注重引导青年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尽可能多地通过团属新闻媒体、校园BBS、手机报等传播载体,向广大青年提供正确和正面的信息,帮助青年既看到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又充分了解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努力使他们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增强免疫力。畅通青年发布信息的渠道,引导青年通过合情合理合法的途径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同志说过:“组织为什么要存在?就是要解决单个组织成员不方便、成本较高、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共青团要向青年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诉求渠道,引导青年的情绪得到及时的宣泄。事实证明,合理表达诉求的渠道越多,青年的思想就越趋于理性。从奥运火炬海外传递遇阻事件到3·14拉萨和7·5新疆暴力犯罪事件,青年爱国情绪的理性表达都足以证明这一点。

  第三点思考:行动是最有力的引领。

  古人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现在的思想建设成效与付出失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实生活中,思想建设写在纸上,说在口上,贴在墙上,没有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导致思想建设成为“假、大、空”的代名词。思想建设工作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中,行动是最有力的引领。

  1、要敢碰硬。任何事业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面临各种或大或小的挑战。面对考验和困难,人们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一味避让、上推下卸、唉声叹气,一种是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两种做法带来的结果大不相同,第一种虽然能解一时之困,但问题并没有因为退让而消失,反而是养痈遗忠,最后可能要花费比之前百倍千倍的努力才能解决。第二种虽然最初“山重水复”、费时费力,但往往能收到“柳暗花明”的喜悦。人们常说,“困难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你硬它就软”,迎着困难前进,通常困难就能解决,遇到困难退缩,困难反而会把你压倒。过去,我们的思想建设工作面对困难的时候,往往采用第一种做法,其结果是大量的问题被掩盖。如今,曾经被掩盖的矛盾日益凸显,我们的思想建设到了要啃“硬骨头”的时候了。我们不能继续逃避问题,坐视问题的日益恶化,要以对青年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以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决心,拿出足够的勇气与魄力,采取措施敢于向“矛盾多发区”强力推进。在这方面,团中央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勇于正视团组织自身在思想建设方面的不足,推出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工作过程中,不搞花架子,只做真功夫,单是针对四类青年的一对一访谈问卷就达9万多份,又在全国范围内对四类青年思想引导大纲试用稿广泛征求意见,这次试点工作调研范围之广、涉及问题之深、推进力度之大,无不表明共青团敢碰硬的勇气和决心。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要拿出这种勇气,勇于破难,敢于碰硬,敢动真格,不观望、不等待,打破长期自觉不自觉影响我们的思维定势,打破已经习惯的许多东西,包括我们自己建立起来的体制机制,为解决青年思想建设问题拿出最有利、最有效的措施,为青年思想建设的发展作出最大的努力。

  2、要下苦功。“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干任何事情要想成功,非下苦功不可,思想建设也是一样。有一副对联说得好:“吃苦是良图,作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共青团要在思想建设中作出一点成绩,一定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认认真真去做,踏踏实实去干。对此,团省委去年建立了集体学习制度,开展了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希望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向基层和广大青年传递思想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今年,还将进一步整合相亲文化节、校园科技文化节、农村青年文化节、企业创业大讲堂等,推出湖北青年文化节这个品牌,为青年提供更好服务。下苦功还意味着要克服形式主义、短期行为,不搞没有实际意义的形式和花样翻新,要立足长远,以事业化的理念推进工作,对于看准的工作项目,要不换频道,长抓不懈,为此,研究提出“项目活动阵地团建”的工作模式。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等品牌项目,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是与我们各级团组织长期创造性的持续工作分不开的。

  3、要做表率。俗话说“打铁要先身子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基层团组织和团干部处在团的工作的第一线,与青年的联系最为紧密,其一言一行都会对青年产生重要的影响。广大团干部要抓住这个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优势,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用科学的理论团结青年,用榜样的力量影响青年,用“团干部的人格魅力和对青年的真挚感情”吸引和凝聚青年。做表率,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求青年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做好,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青年不做的,自己首先不要做,切实按照团省委书记丁小强同志反复强调的,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从现在起就特别注重培养良好的从政习惯。这样,才能赢得青年的尊重和信任,对青年产生良好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团干部要牢固树立“为了青年、依靠青年”的工作理念,增进与广大青年的真感情,切实满足广大青年的成长成才需求,特别注重解决进城务工青年、贫困学生等困难青年群体的具体问题,以扎实有效的服务赢得青年,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努力成为竭诚服务的表率。要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廉洁从政,秉公办事,洁身自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管得住小节。把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办事情、干工作都要做到勤俭节约。要不断加强个人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始终做到谨言慎行,不张扬、不自大、不浮夸,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境界,讲操守、重品行,慎交友、明是非,努力成为风清气正的表率。

  “没有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思想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共青团软实力工程,需要不懈的努力,需要汗水的浇灌,需要激情的迸发。今天,我们依然需要共青团敢于开风气之先的豪迈情怀和精神境界,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共同推动我们这项永远年轻的事业不断实现新发展。

上一篇:【悦言•雅舍】李忠云: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观
下一篇:【悦言•雅舍】忠诚 勤奋 担当 奉献年轻干部成长的“四大法宝”
【关闭】

华中农业大学 | 旧版入口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中国·湖北·武汉南湖狮子山街一号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 邮编:430070 电话:+86-027-87282120  技术支持:尚网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