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业工程学会 就业信息 研究生招生 本科生招生
友情链接

抓住机遇 励精图治 团结奋进 努力开创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新局面

发布者:gxy 浏览次数:1083 发布日期:2008/7/4 8:58:25


                                              ——工程技术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2008年7月4日)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在今天这个火热而又喜庆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工程技术学院第一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大会。本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2004年以来学院各方面的工作,全面分析学院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未来4年学院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举措。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抓住机遇,励精图治,团结奋进,努力开创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新局面。
    现在,我代表学院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2004年以来的主要工作
    2004年以来,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学院领导班子和全院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下,我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条件建设、教学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顺利完成了既定的工作目标,为学院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学科建设取得突破 平台建设初具雏形
    学院一直把学科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以来,学院召开了两次学科建设研讨会,首届学科建设研究会,取得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成果,第二届学科建设研讨会,取得了找准差距,明确责任,出台科研工作政策和系列激励办法的成果,两届学科建设研讨会集中体现了全院教职工的智慧,凝炼了学科方向,明确提出了依托我校优势学科,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积极开展学科平台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建设目标。2005年在原有一个农业机械化工程二级硕士点基础上,新增农业机械化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这是学院在学科建设上取得的重大突破,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此为契机,学院组建了农业机械化工程与装备、农业装备自动化与测控、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4个研究室,目前,各研究平台建设初具雏形。 
2. 科学研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2004年以来,学院共承担包括国家“863”项目、农业部跨越计划项目等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等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2项,科研经费730多万元。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70多篇,其中SCI、EI收录40多篇。申报国家专利24项,完成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科研成果鉴定8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论文等各项指标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3.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2004年以来,学院的各种条件建设投入明显增加,累计投入经费1200万元,完成了机电工程训练中心的拆迁改建和高速数字化土槽建设,建设了数控加工中心和机电一体化教学实训中心,完成了微机原理实验室和学院计算机房的升级改造,购置了Ansys、Matlab等工程应用软件,组建了现代农业工程实验室。同时,学院加快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目前与学院签约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黄鹤拖拉机厂制造有限公司、黄石冶钢集团、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东风汽车集团(十堰)、湖北神力锻造有限责任公司、洛阳拖拉机厂、江北农场、沙洋农场等共8个。学院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稳步推进
    学院始终坚持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教风、学风建设为重点,以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2004年以来,学院两次调整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设计突出体现了工程技术、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特点,课程内容的安排突出体现了现代工程技术发展水平,教学环节的设置突出体现了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评价体系的构建突出体现了人才市场对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
    2004年以来,全院教师共承担各种教改课题20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5篇,主编或参编教材15种。建设了“工程制图”、“机械设计”2门校级精品课程,其中“机械原理”正在申报湖北省精品课程。2005年,我院教师主持完成的“农业工程大类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5. 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
    学院坚持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本科教学评估方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评估中,学院的教学工作受到评估专家的一致好评。
    2004年以来,学院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在原有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上,学院新增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开始招生。本科招生规模由8个班逐步扩大为现在的12个班。目前,学院本科在校生人数达到1282人,注册研究生人数 92人,其中博士生 13人,硕士生 79人。
    学院努力推进教学管理科学化,逐步推进教学环节规范化,教学管理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四年来,1次被评为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1次获学校教材评价一等奖,1次获学校教材评价三等奖,7次获学校考场评估优秀奖,1人次获学校教学管理先进个人,3人次获学校实验室管理先进个人。
    学院一直注重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等创新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和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竞赛等实践活动。2004~2007年,我院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共有14人次获得全国或湖北赛区一、二、三等奖,其中全国一等奖2人次,全国二等奖4人次,湖北省一等奖1人次;参加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共有29人次获奖,其中湖北赛区一等奖9人次;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共有18人次获奖,其中全国一等奖3人次,湖北赛区一等奖3人次。2004-2007年间,全院有25名学生申请或获得授权专利11项,5人次获得科研成果奖,获得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基金”(SRF)资助项目19项。获得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项。有3篇硕士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论文,有3篇硕士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论文,有1篇博士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论文。
    2004年以来,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7%以上,研究生就业率保持100%。目前,学院还在与英国Harper Adams大学学院洽谈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相关问题。
6. 师资结构有所改善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2004年以来,学院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的方法,着力实施师资队伍“博士化”、“硕士化”工程。共引进教授1人,博士7人,在职培养博士5人。目前仍有14位教师在攻读博士学位。教师中,有1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2人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岗位,1人获得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专家岗位。
    我院现有教职工总数69人,其中专任教师45人,实验技术人员10人,党政管理人员14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6人,副教授23人,讲师16人,高级职称人数占教师总数的64%,职称结构渐趋合理;36岁至45岁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3%,35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1%,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也比较合理;具有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有28人,占教师总数的60%以上。
7. 学术交流日益活跃
    2004年以来,学院积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先后有汪懋华院士、蒋亦元院士、官春云院士、长江学者佟金教授、长江学者韩鲁佳教授、CNH America LLC郭海波博士来、英国Harper Adams大学Brian Revell、Peter等来我院讲学并学术交流;2005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高峰论坛”、“中部崛起与湖北农业现代化高层论坛”和“全国油菜生产机械化发展战略研讨会”,2006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地面机器系统分会暨教育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经过激烈竞争,2010年,第九届全国高等院校农业工程相关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将在我校举行。
    2004年以来,学院有接近50人次参加了2004CIGR、2004世界工程师大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年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年会等多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有15名教师出任各种学会常务理事、理事以及农业机械学报等高级别期刊编委,大大提高了学院在国内学术届的影响。
8. 党建和政治思想工作全面加强
    学院党委紧紧围绕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断加强党的建设。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凝聚人心,营造和谐氛围,促进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2004年以来,学院有2个教工党支部的组织活动被学校立项,为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学院党委深入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从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入手,采取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发放助学金、发放助学贷款等多种方式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制定了《团学工作标准化手册》、《学生日常管理条例》、《学生宿舍电脑使用管理条例》、《学生活动(外出)管理条例》、《学生在外住宿管理条例》等多种日常管理规范,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的日常管理结合起来,成效明显。2004年以来,我院有多名学生获得湖北省三好学生、湖北省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9. 工会工作开展井然有序
    四年来,院工会围绕学院中心工作,积极组织各种活动,为学院营造出和谐的人文环境。组织教职工参加学校运动会、篮球赛、排球赛以及各种文艺表演,并取得了良好成绩。院工会努力做好教职员工的服务人、利益维护人和贴心人,积极支持老协工作。四年来,院工会在学院党政领导下,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退休老同志,每年组织退休老同志开展郊游等各种活动,多次看望、慰问退休教职工。

    各位代表,2004年以来,学院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学院向长期关心和支持工程技术学院事业发展的学校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为工程技术学院发展做出贡献的全院教职工和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学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过去的四年是工程技术学院快速发展的四年,各项工作成效明显。但是,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学院目前还存在着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不够、标志性的成果空白、学科的优势不明显、大师级的拔尖人才空缺、基础条件薄弱、科研团队没有实质性的形成等许多问题和困难,学院事业发展还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才队伍现状不能完全适应学院未来发展的需要
    目前,学院人才队伍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数量严重不足。目前,专任教师只有45人,却承担着不包括校内其它专业的,仅本院1200多名本科生、92名研究生的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投入科学研究的精力不足,制约着学院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随着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在校生的逐年增加,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将更为突出。二是师资队伍结构有待加快改善。专任教师中,目前具有博士学位的仅有15人,教授只有6人,教师队伍梯队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渐突出;学术队伍整体实力不强,实质性的科研团队还没有完全形成;缺乏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人才队伍的现状已成为解决学院事业发展的瓶颈。
2.学科点涵盖面窄,学科优势尚未形成,与国内外同类学科差距大
    农业工程作为一级学科包括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水土工程和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等4个二级学科,目前我院仅有“农业机械化工程”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农业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实际招生的本科专业仅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3个,面对逐步扩大的招生规模(200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达12个班),我院的教学资源和科学研究条件已难以满足要求,同我国同类兄弟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学位授予点相比较,我院学科门类偏少,学科发展基础薄弱,满足不了当今农业工程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相比其他同类院校,我们的学科优势很不明显,地位并突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才起步,而相关兄弟院校都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俄罗斯、日本等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与相关兄弟院校农业工程学科相比,差距仍较大。目前,在国内农业工程学科领域我院仅处于中等水平。
3.研究生生源质量不高与数量不足并存
    学院目前仅有一个农业机械化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和一个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科方向单一。学院本科招生的重点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但没有相应的“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的硕士点。同时,由于科研经费不充足和科研条件严重滞后,难以吸引其他院校的学生来我院深造,本校毕业能力较强本科生也不愿报考本院研究生,甚至出现报送研究生的学生放弃资格,从而导致出现多年研究生招生计划未能完成情况,且所录取研究生中,有很多是非统招本科生或从其他院校调剂的学生,说明学院科研条件和学科实力对学生的吸引力确实不够。,目前学院研究生招生的报名人数和上线人数严重不足。
4.科研经费的形势依然严峻
    纵向比较,学院科研项目有了较大进步。但应该看到,如果横向比较,学院在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方面不仅与本校其他院系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与国内其他优势农业院校的工程学院相比,也相差很远。在学院内部,科研项目与科研经费的分布也不平衡,仍有部分教师没有项目资助。学校从2008年开始,对招收的研究生将一次性从导师科研经费中划拨三年的生活补助,届时,科研经费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5.学院办学条件急待进一步改善
    学院办学条件与专业发展的要求仍然有较大的距离。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学院在教学、科研条件建设上投入一直严重不足,因此,尽管近年来在学校领导和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科研、教学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同类部属院校相差甚远。学院现有各类教学、科研设备固定资产879.3万元,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学设备如实习车床、观摩农机具、实验仪器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产品。科研设备严重缺乏,学院现有10万元以上的科研设备仅8台(套)。2007年,新增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开始招生,但该专业的实验条件却基本是一个空白,既缺乏必要的实验设备,也缺乏实验室建设所需要的房屋。随着该专业学生进入高年级开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实验条件匮乏的问题将很快凸显出来。2007年年底,学校核定我院教学、科研、行政用房总面积为5911.5m2,其中行政办公面积为612.5m2,研究生、本科生实践教学面积为4419m2,教师科研用房面积为121m2。在教学用房中,机电工程训练中心面积为2258.25m2,剩下可用于研究生、本科生课程实验教学的面积仅为2160.75m2,且70%的面积都是用来服务于本科教学,用于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的房屋面积严重不足。随着“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开展,我院科研、教学用房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6.学院经费收入来源单一
    学院目前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继续教育。但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明文规定部属院校不能招收自考学生,学院从2007年起停止了自考招生,学院的经费收入受到严重影响,并进而影响到教职工待遇的改善和提高。
三、学院事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纵观世界,没有哪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没有实现农业现代化;也没有哪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实现了农业现代化。21世纪的我国农业将全面实现以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三大技术相结合,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已由传统的农业工程逐步向现代农业工程转化,农业工程将生物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农业工程学科的内涵得到扩展和延伸,它将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监测、农业资源科学利用等研究领域,未来若干年,农业工程学科实现快速发展的外在条件已基本具备。随着农业工程学科内涵的拓展和延伸,将会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给我院学科建设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校在第七次党代会上提出:到2018年(建校120周年)把学校建成整体水平国内一流,优势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我校在第八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重视发展工科。农业工程学科是华中农业大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一流的农业工程学科支撑,将制约建设高水平知名大学并进而影响到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为此,整体上水平,局部创优势,把与学校发展紧密相关的农业工程纳入我校的总体规划是新时期的重要战略选择,加速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在学校已基本形成共识,学校必将继续加大对农业工程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
——经过50年的发展,我院已初步建立了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农业工程学科的基本框架,学院的师资队伍结构、自我发展的氛围在逐步改善,自我发展能力在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在逐步改善。
——国家高度重视本科学的研究领域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外部环境。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2007年国家又建立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这对发展农业工程学科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具有与学校各优势学科紧密结合的良好环境,农业相关学科领域的交叉与融合需要农业工程学科的支撑。目前,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已形成,缺乏农业工程学科的融入,农业相关学科领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广都会受到制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校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步伐加快。为保证学校未来总体目标的实现,面对发展中求生存、生存中求发展的必然态势,我院学科建设将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四、学院事业发展的定位
    类型定位:力争2010年将我院建设成为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学科定位:紧密结合我校优势学科,重点发展农业工程学科,积极拓展学科领域
    层次定位:大力发展本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湖北,面向华中,辐射全国,服务农业工程和机电工程领域
    人才培养定位:紧密结合我校优势学科,注重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有机结合,培养应用型和研究型工程技术人才。

五、未来四年学院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举措
    按照学院“十一五”规划和中期发展目标,学院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立足农业工程学科,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本科与研究生培养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将我院建设成为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为了实现这个总体目标,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机遇,未来四年,学院将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学科建设
    未来四年,新增 “电子信息工程”、“工业设计”、“车辆工程”、“农业生物与信息化工程”等中的1~2个本科专业;强化“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和“农业机械化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争办“机械设计及理论”二级学科硕士点,争取获准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力争获准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使学院的学科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通过积极申报和争取,将“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成为湖北省品牌专业。
2.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直接关系我院事业的未来,要在稳定现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不拘一格,广纳群贤,在教育实践中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锻炼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成就人才。积极引进高学历和高层次人才,并继续鼓励现有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改善和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每个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指定一个教学和科研导师,让青年教师尽快通过“教学关”,尽快找准自己的科研方向。力争到2012年,学院专任教师达到7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70%以上,教授人数达到10人以上。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选拔力度,每1研究方向有国内知名的领军人物1名,每1研究方向有学术骨干2-3名;力争培养出国内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2~3名,国内知名的学术骨干5~8名,计划4年内引进2-3名高层次拔尖人才,主要方向为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产品加工与储藏等领域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形成一支以教学骨干和学术骨干为核心,师德高尚,团结奋进,适应学院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3. 科学研究
    继续实行“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论文资助计划等各项科研鼓励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改善学院科研条件;以学院现有的四个研究室为基础,进一步整合人力和物力资源,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使每位教师准确定位,找准科研方向;通过对外交流,扩大学院影响,为争取各级科研课题创造条件。力争未来四年内,学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现零的突破,力争科研经费达到1200~1500万元,SCI、EI收录论文80篇以上。获国家各类专利30项以上。争取挂牌成立现代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级农业机械装备研究所、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研究所、农产品加工与装备研究所中的2-3个研究机构。力争获准湖北省现代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产出2-3项标志性成果。
4. 本科教学
    积极创造条件,新办1~2个新专业,改变学院的本科专业结构;每年本科招生规模在1600人左右;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力争建设校级精品课程5~8门,获1~2门省级精品课程;正式出版各类教材5-10部;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力争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等创新性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加强学风建设,严格考核,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力争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
5. 研究生培养
    积极创造条件,稳步扩大硕士生和博士生招生规模。力争到2012年,硕士生在校人数达到150人左右,博士生在校人数达到10~20人左右。大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力争产出省级优秀硕士论文3~4篇,省级优秀博士论文1~2篇。继续扩大研究生就业门路,保持研究生就业率98%以上。
6. 条件建设
    未来4年,学院将力争扩大实验室面积2000平方米左右;通过争取学校支持、自筹资金等多种方式,尽快开展“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以现代农业工程实验室为基础,加大投入,改善科研和教学条件;加强学院工科基地的建设,更新机电工程训练中心的部分老旧设备,改善学生实习条件;争取在校内建设一个10000平方米左右的农机实习基地。未来4年,围绕现代农业工程研究与开发所需基础条件,通过增添或完善现有的仪器设备,逐步完善研究手段,建设500平方米左右的现代农业工程研究基础平台。
7. 开发创收
    改变目前经费收入单一的局面,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工程硕士和推广硕士招生、增加成教函授部站点、扩大函授成教招生规模,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学院收入,改善教职工待遇。
8.对外交流
    未来4年,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积极推荐专家担任各级各类评审专家、期刊编委、学会理事或委员等职务,通过多种方式争取举办国内学术会议4-5次,派出15人次以上到国外学习或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争取在我院挂牌成立湖北省农业工程学会。
9.制度建设
    通过制度建设,使学院事业发展有序,切实做到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协调发展,以科学研究提升学科的发展,以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带动科学研究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制订《工程技术学院科学研究管理实施办法》、《论文发表资助与奖励办法》、《青年启动金项目的暂行办法》等;完善并执行《工程技术学院教师工作绩效考核与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办法和条例,真正使学院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求真务实,迎难而进,切实有效的推进学院事业的全面发展。

    各位代表,未来四年,学院事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拥有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良好的外部环境,拥有学校对工科建设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我们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让我们携起手来,坚定信心,励精图治,团结奋进,为把工程技术学院建设成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工学院召开第一节二级教代会暨工会会员大第二次会议
下一篇:分析现状寻机遇 谋划未来求发展
【关闭】

华中农业大学 | 旧版入口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中国·湖北·武汉南湖狮子山街一号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 邮编:430070 电话:+86-027-87282120  技术支持:尚网互联